英文网站
公司会员登录
个人账号登录
国际钼协会
钼的知识
钼在碳钢中的独特冶金功能

       钼作为碳钢中的合金元素,具有独特且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所体现的特性使其被替代的难度极大。钼对钢的性能、耐用性和多功能性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这源于化学、物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钼在钢中的有效性源于其显著增强机械性能的能力。钼作为碳钢中的合金元素,它能提高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及抗蠕变性能等特性。


       近几十年来,钢的发展主要是由提高强度的需求所驱动。强度更高,则材料厚度可以减薄,从而减轻部件和组装结构的重量。因此,在原材料消耗、制造时间、运输重量以及整个生产链产生的排放等方面,可持续性和效率都将得到改善。就应用而言,高强度钢的关键性能包括成形性、焊接性、韧性、抗疲劳性和抗氢脆性能。因此,关注钢的合金成分和显微组织设计至关重要。合金成分影响性能,其中降低碳含量或碳当量(CE)显然有积极影响。钢具有多种显微组织,这主要决定了它的性能。合金和工艺设计的结合可以调整显微组织。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是生产高强度钢的标准方法,常用于带钢和板材轧制。热变形过程结束时的各种冷却策略或单独的热处理是进一步影响显微组织和优化性能的方法。


       钼作为合金元素以多种方式影响钢的冶金学。20世纪60年代,Climax钼业公司的市场开发项目即开始了对钼的多种合金效果的大量研究。这些早期的冶金学方法已经揭示了钼与微合金元素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如今,钼与微合金元素的综合使用构成了现代高性能钢的基石。与微合金元素类似,钼与铁相比具有较大的原子尺寸,当合金化到钢中时会形成碳化物。然而,即使大量添加,在奥氏体中形成碳化钼的可能性也很小。钼主要通过溶质拖曳效应发挥作用,在较高的奥氏体温度下补充微合金元素的作用,促进奥氏体扁平化。在严格的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条件下,钼在较低的奥氏体温度下抑制动态再结晶。溶质钼延迟了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从而也抑制了珠光体的形成。相界面上的溶质拖曳有助于优化微合金碳化物的相间析出条件。在转变后的铁素体中,钼显著提高了自发微合金析出的有效性。大部分溶解在铁素体中的钼有助于在退火处理期间控制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因此与原位析出的微合金互补。对于超高强度钢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溶质钼可以减少可扩散氢的影响,这与微合金析出物的氢捕获作用相辅相成。


       钼的这些冶金效应使其被替代确实非常困难。虽然其他合金元素如钨、铌或铬,与钼的能力有部分重叠,但没有一个能完全复制钼的综合效益。此外,替代性的合金概念需要匹配钼的性能,同时不增加成本或不影响合金加工。由于钼在相对较低的浓度下就能有效地实现所需的性能,因此它通常比可能的替代品更具有可持续性。


       钼的独特冶金功能造就了钢无与伦比的性能,这对运输、勘探、采矿、加工、化工、发电和国防等部门的各种应用至关重要。


       国际钼协会发起并组织协调产品开发,展示钼合金化的用途和价值。与知名机构和工业合作伙伴的联合研究项目,带来了对钼多功能冶金学作用的新见解。后续文章会重点介绍几项近期关于钼合金化在超高强度碳钢牌号中结合创新加工工艺的研究成果与发展。

(作者:Hardy Mohrbacher, NiobelCon BV,代表国际钼协会)